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08日07版)
  本報南京12月7日電(記者戴袁支)今天,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“戰爭、秩序與和平:兩次世界大戰的反思學術研討會”在南京師範大學閉幕。
  中國細菌戰受害者原告代表團團長王選在研討會上披露,2011年春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關西分館,日本NP0731部隊·細菌戰資料中心理事奈須重雄,發現了先後任職731部隊、陸軍軍醫學校的軍醫金子順一於1944年向東京帝國大學申請博士學位提交的論文集,8篇論文均為其戰爭期間有關細菌戰的研究成果,論文提及使用鼠疫跳蚤的6次攻擊。而1925年國際社會就達成了《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、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》(即《日內瓦議定書》)。
  “‘慰安婦’就是日軍性奴隸”,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蘇智良在研討會上說,由被害者與加害者留下的當事人口述資料與影像實錄鐵證如山。日本出版的3種大型資料集,刊登了數百份日本政府及其軍隊實施性奴隸制度的歷史文獻,我國吉林省檔案館等地收藏著許多日本軍隊的檔案,以及20年來中、韓、朝等各國數千位“慰安婦”幸存者的口述。在數以千計的“私家版”的日本老兵回憶錄和《陣中日記》中,也記錄了大量強徵“慰安婦”的事例。
  臺灣“中研院”近代史研究所張啟雄指出,日本篡改教科書,為二次大戰的侵略再三辯護不是偶然的。據1957年2月號的日本《內閣調查室月報》載:在本年內閣調查室所舉行的“國民防衛意識調查顯示”,對於經歷戰爭體驗的世代,仍強烈拒絕日本“再軍備”。於是在結論時提議:沒有戰爭經驗的世代具有可塑性,如何提高青年層關心國家,鼓舞其旺盛的士氣,乃是形成日本人防衛意識的中心課題,而育成新民族意識的精神風土,對當代日本政治而言,可說是極其緊急的課題。因此不可在教科書上寫下“侵略”他國、“屠殺”其人民這些字眼,因若據實記載,將妨害防衛意識、國家認同意識的形成。
  研討會的論文還涉及日本的戰爭責任與戰後賠償責任、否定東京審判是對人類良知的挑戰、日本軍國主義遺留問題及其表現形態等論題。在一天半的研討時間內,有近30位學者作報告。會議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南京師範大學承辦。  (原標題:“戰爭、秩序與和平:兩次世界大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svysuuygjj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